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

第六週:不會累的飲食秘訣與「小結」

◎抗敏週記心得
同學在臉書分享一篇網路文章「吃B群解除疲勞的人危險了!」提醒過度仰賴B群的問題,靠維他命B群消除疲勞,只不過阻擋大腦發出疲勞訊號,來預支體力罷了!恐嚇完畢後,剛好B群也吃光了,所以本週撐著打工、上課,晚上疲倦感襲來讓腦子都無法運轉,追真相的過程中,發現我就是那群要補B的族群-體質虛弱加上身體機能差,才真正瞭解補B群對健康的重要性: 第一、並非預支體力,而是促進新陳代謝將營養素轉化為能量。第二、人體無法生成維他命B群且易流失,需額外補充。另外缺氧也是可能是我容易感到疲倦的因素,因為壓力大、呼吸道過敏、貧血,都會導致缺氧。所以飲食上,除了補充B群的保健食品外,可多攝取糙米、燕麥、蕎麥、薏仁,魚等,盡量以全穀類為主食,所星期四早上嘗試吃了一碗五穀粥,這是因為有五週的飲食和心態的調整為基礎,讓身體敏感度增加,下意識排斥美而美早餐太油膩,而願意嘗試的新選擇,是個人飲食的一大突破。倘若能持續的改善個人飲食,我想健康也會慢慢地找回來了!
本週複習了一本舊書,多年前因為家人生病而接觸「健康之道」,當時沒有太多的想法。隨著生命的經驗和體驗累積,回過頭再度閱讀時,開始對姜醫生提到得一些理念感到共鳴,她指出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的醫生,只要每個人都懂愛惜自己、尊重他人,透過飲食身心的方法,就能在規律中優游自在。但只靠食物使身體恢復健康是不夠的,因為個體健康是與全體、環境、地球的健康相互連結的,所以二十一世紀的健康觀念是包含以下四大原則:平衡觀、整體觀、相融觀、平等觀;而回到個體要有正確營養觀、淨化觀、自省觀、生活觀。其中,我對自省觀最為有感,若真能實踐,可以體會與人交往的快樂,和學習的快樂,在許多上都能再加以反思,人生的追尋會更有意義,誠如她所提:自然清淨的飲食、良好的生活態度、豐沛的生活關懷,三合一的健康模式就是最好的健康保險。

◎相關資料
姜淑惠(1999)。這樣生活最健康。圓神出版。

◎小結
你是以什麼準則,來選擇每天的食物?英語有一句格言:「You are what you eat.」我們身體靠每天進貢的食物維持生機,當然身體健康與飲食是有絕大的關係。一百年前,人們吃得多半都是完整的食物,也就是少加工、少農業、無生長激素的天然食物,現在因為工業化,講求效益,隨著慣行農法和食品加工的蓬勃地發展,飲食的內容和習慣有巨大的變化,加上作息混亂、缺乏運動,使得許多年輕人三十歲左右就有中年的鮪魚肚,爬幾步樓梯就喘吁吁,沉溺在健康危機中不自覺,口腹之欲遠勝於健康意識。除此之外,台灣過敏兒也是越來越多,因為醫療普及確診率提高,跟生活型態和空氣汙染、加工食品多半脫不了關係。正因飲食習慣和生活型態真的是決定健康的關鍵因素,所以每個人為健康可以努力的空間真的很大!就飲食上來看,每個人的體質、生長環境都不一樣,所以適合的飲食法也不盡相同,透過這次的實驗和體驗,找出合適自己的飲食方式,從自我觀察開始、自我覺悟開始,產生反思後去實踐,讓心擴大覺醒,而不隨著個人口腹之欲搖擺,且瞭解到消費時若能透過細膩的思考和選擇,不僅是個人健康而已,這塊土地也會變得更美好!通通是這一份作業的收穫。

尤其這學期服務學習認識有機耕種後,自己開始對台灣的農業有初步的認識,在一篇上下游新聞的報導中看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:臺灣每年使用約3.7萬噸農藥,使用密度為亞洲各國之冠,每個臺灣人平均分攤快2公斤。在慣行農法的施作,走向極大的生產模式去壓低價格,所付出的代價,不僅是你我的健康,還有可能造成土地的荒蕪,正如報導裡所說:友善耕種的價值,不該是取決於價格。倘若能透過不同模式,如農民學院、社大假日農夫、或國小食農教育等,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認識蔬果栽種的過程,進而體認天然食物的珍貴,培養選擇食物的能力,營造一個友善農民的消費市場,也許也是台灣食育教育的一條路徑!大家一起為這塊土地努力吧!吼黑~(這是重返學生後最有趣的一項作業。)

第五週:不想當冰山一腳

◎抗敏週記心得
「冬天」榮登我最討厭的季節,除了因為季節交替,鼻過敏的情況會比較嚴重之外,手腳容易冰冷對我來說也相當困擾!冰冷的指尖,寫作業打字的時候覺得痛苦;冰冷冰的雙腳,也是睡眠時的夢魘。有時寒流來襲冷到連肩膀都覺得痠痛;有時穿得再多,四肢末端似乎就是自顧自地發冷!倒是最近晚上的慢跑運動,通常跑到第二圈,連指尖都會發熱,真的滿令人感動的!從中醫的角度談,手腳冰冷的人多半屬虛寒體質,因氣血循環不好,新陳代謝率差,造成末梢神經循環不好,而遇到溫差大,鼻過敏就容易發作。從西醫的觀點來看,有可能是體內血液量不夠,血紅素和紅血球偏低;或自律神經功能調節不順暢,血管變細所引起;或因為疲勞、身體衰弱,血壓低也會造成,上述的原因在我身上通通成立。
根據搜尋到的資料,想要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最好從生活習慣和飲食下手。生活習慣上,除了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,還建議可以按摩和泡澡。至於飲食上,營養均衡、熱量足夠也是改善手腳冰冷的方法,首要四季都不要吃冰,遊戲規則跟擺脫過敏是一樣的。其次可以補充維他命E,可擴張末梢血管。食物群包括,堅果類、完整五穀、綠葉蔬菜等;以及多攝取維生素B3,菸鹼酸對於穩定神經系統、循環系統很有幫助。食物群有:雞肉、牛肉、魚、番茄、葉菜類蔬菜、堅果、蘑菇等。最後可以加強溫補類的食物,如桂圓、紅棗、薑母、黑芝麻、花椒、胡椒等。因為本週閱讀《食物的真相》中提起老祖宗菜單必備的三種食物-蔬果、堅果、魚,和上述資訊重複出現的關鍵字是「堅果」,讓我決定去採買無調味堅果,來加強個人飲食和營養。
一方面基於個人好奇,一方面想精打細算,走訪了好幾家的有機商店,包含野菜村、聖德科斯、統一生機超市、里仁、主婦聯盟等,邊盤算堅果每公克的價格,邊覽閱貨架上商品,發現很多Made in Taiwan的台灣品牌也都在架上,如:溪底遙的醋、日月老茶廠的茶、阿原肥皂等。這件事強化了我走進有機商店的動機,因為我是「MIT」的擁護者,原來選擇購買這些商品,除了健康、友善環境外,又多收集到一個理由,就是支持在地產業,真是額外的收穫!但願補充些堅果,我的自律神經可以穩定點,這份作業讓個人理想的飲食圖像也越來越清楚!

◎相關資料
Jill Fullerton-Smith(2007)。食物的真相。商周出版。

◎有機商店網站
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http://www.hucc-coop.tw/
聖德科斯天然有機食品http://www.santacruz.com.tw/
里仁http://www.leezen.com.tw/big5/index.asp

第四週:不吃OO的理由

◎抗敏週記心得
上班的日子,因為午餐不定時和壓力因素,一度我的胃常常崩潰,通常飯後常有胃酸過多的不適感,就會吞一顆制酸劑!後來透過飲食控制逐漸恢復正常,列入完全不能碰的是咖啡和甜食,這兩樣刺激過強胃會痛,相較之下牛奶和豆漿反應就和緩一點,有點脹氣反應或是消化不良好像還可以接受。但本週實驗結果牛奶真的不好消化,喝完後的一小時後喉頭還是卡卡的,驗證新谷醫生說的:牛奶所含的蛋白質,其中八成為酪蛋白,進入胃後立刻凝固…。而豆漿的話,上網找資料看,食物性偏寒,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最好少喝,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加重病情,或者引起胃腸脹氣。看來要遠離過敏之前,最起碼要先遠離這些食物,做人要認份!(握拳)
本週迎接第一波寒流,當晚衝著身體狀況挺不賴,忍不住買了全家的霜淇淋,打破不吃冰的承諾,報應是半夜三點起床吃藥,鼻塞到不行外,支氣管還發出虛弱的喘息,口腹之慾真的要不得!一次的破戒換來幾日的鼻塞,做人真的要「認份」,至少這個冬天我不會再做這樣的挑戰!來複習不吃冰的理由:其一、氣管、食道、胃布滿迷走神經叢和自律神經叢。吃冰的時候,會刺激這些神經叢,讓它反應過度,長久下來,就會神經錯亂。過敏兒的自律神經通常紊亂,想要恢復正常,當然不能吃冰。其二、冰的食物,進入攝氏三十七度溫熱的體內,使得經過的部位血管收縮,不但呼吸道疾病好不了,胸腹部的血液循環急速下降,連帶引發胃食道逆流、胃潰瘍、消化不良、經痛……等問題…自行恐嚇完畢,但願下回想吃冰時會想起這兩個理由。
上週發現同寢室友也有慢跑的習慣,她介紹了一種新模式-超慢跑給我認識,本週嘗試過有種跑上癮的感覺!以往大多採間歇式方式,跑一圈,走半圈,透過目標心跳率的恢復來編排運動內容,但有時候爆衝過頭,隔天乳酸堆積,身體容易疲倦,隔天慢跑就會中斷。但超慢跑的原理是跑越慢越好,盡量縮小跨步,使用到的大腿肌肉是『慢肌』,收縮速度較慢,不易產生乳酸,也就不容易感到疲勞,所以本週每天跑上3~5公里,隔天一樣覺得神清氣爽!忽然有種明年來參加馬拉松的雄心壯志。還有觀察到一件事,通常有執行慢跑活動的隔天,一早消化系統可以順暢地完成任務!

◎相關資料
新谷弘實(2007)。不生病的生活。台北:如何出版社。
梅方久仁子(2012)。驚人的超慢跑瘦身法。采實文化出版。

第三週:外食也要很健康

◎抗敏週記心得
外食,是台灣人的飲食文化,快速的生活節奏,除了餐館與速食店林立外,台灣人也特愛便利商店,回想自己當上班族時,7-11是我午餐的代名詞,完全沒考慮有多少營養價值,只想快速解決一頓。當了學生之後,作息上的改變,原本最愛的早餐時光,反而常用一杯飲品打發,午晚餐反而攝取過多的熱量囤積在肚子上。本週閱讀的書籍《吃錯了,當然會生病》提供一個簡單健康的飲食比例做參考:每一餐的飲食內容裡面,含纖維質的蔬果佔一半,另外一半再分成兩大類:澱粉和蛋白質(若是白米飯可以減少)。個人飲食重新調整,早餐除了一杯飲品外,還外加一顆蘋果;午餐以自助餐為主,比較好掌握營養,晚餐避免澱粉攝取太多,八分飽就好。飲食上非常困擾我的是蛋白質的攝取,一個人每天需攝取量為體重乘以0.8~1.2,理想的攝取來源依序為:豆類肉類蛋類,但豆和蛋都是過敏源食物,只好攝取動物性蛋白質,伙食費微幅成長,為了身體健康要付出的代價真高。
本週上新聞的是我的過敏食物之一「牛奶」,商業週刊的牛奶駭人的報導,主要是指出國內大廠乳品驗出違法動物用藥殘留。引起各方的討論,不僅農委會第一時間也出來回應,上下游新聞市集專訪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召集人-陳明汝教授,商週報導負責的檢測人-陳良宇老師也出來說明,也許最後有可能結果是不嚴謹的檢測方式,導致報導輕率。但這次媒體新聞上看到受訪群眾急著黑掉台灣酪農業的反應,有種又來了!接二連三的食安事件,媒體新聞的恐懼轟炸,消費者只能是一付挨打的模樣嗎?新聞台不能有建設性的報導嗎?然後過一陣子…大家集體失憶,台灣人的健忘,真的很嚇人!消費端的我們,當然可以選擇不在乎繼續吃,或是將這些無­良廠商、不肖企業列入拒絕消費,才能有抵制的力量!而我更想說的是要表達意見之前,先搞清楚狀況嘛!看新聞看出一肚子火。
本週的運動量銳減,每天都在所上週年慶,體力有點吃不消,慢跑四天。不過開始對「靜坐」這項活動感到好奇,這次當了工作人員要靜心有點困難!但回想自己第一次靜坐的體驗,非常神奇!改天好好的研究,因為壓力也會使過敏反應加劇,能收心、攝心、安心、無心之後,想必一定可以減緩論文寫作帶來壓力吧!

◎相關資料
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-食品成分表
陳俊旭(2008)。吃錯了,當然會生病!新自然主義出版。

第二週:宣告挑戰低敏飲食

◎抗敏週記心得

重新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,秉持健康養生原則,油炸及零食沒碰;因為胃酸不平衡,甜食也幾乎不吃;每天固定吃一顆蛋,飲品以牛奶或豆漿二擇一,喜歡麵條勝過米飯,結果這樣的飲食的偏好徹底反應在過敏原檢測上,讓個人認知上起了相當大的衝突,明明這些都是有營養的食物!看完陳俊旭寫的《過敏,原來可以根治!》後,有種了然於心的感覺!某些食物天生就容易使人過敏;常固定吃某些食物也容易使人對食物過敏;還有現代飲食常出現的人工添加物、以及油炸等烹煮方式等都會使人容易發炎…。認真查詢食物資訊後,赫然發現有過敏指數的大豆居然是指黃豆,黑豆…等,真得不誇張豆製品天天出現在我飲食菜單上,不特別愛吃肉的我,去自助餐超級愛夾豆干、豆皮、豆腐,而中標的還有小麥,其製品更是一堆,有麵條、餃子皮、饅頭、…,麵條也是我天天吃的食物啊!這事實不得不讓人沮喪,因為為降低過敏指數從飲食中去調整是必要手段。

飲食上除了降低上述那些食物出現的次數外,想了三項策略,其一、先想好替代食物,不能吃麵條,改吃米粉、冬粉、蕎麥麵,其二、養成讀標籤的習慣,了解每種食物的內容成分,其三、吃水果補充維他命C,不用削皮的有機蘋果已經默默地啃了一週,下週改吃芭樂!並遵守陳醫師建議的過敏五不:1.不吃冰2.不吃糖3. 不碰慢性過敏源4. 不碰壞油 5.不碰毒素,其中不碰壞油正好呼應最近的油品問題!壞油包含氫化油、氧化油、精製油、回收油等,而不碰毒素就是在談農業、化學肥料、防腐劑、人工色素、人工香料、塑化劑等問題。一定要征服自己的口腹之慾!

而評估金錢和時間成本後,決定先不做減敏療法,雖然塵螨無所不在,但總覺得做好環境控制不就得了!這也是一種鴕鳥心態。本週慢跑公里數銳減至十二公里以下,因週二速度爆衝,乳酸堆積太快,隔天賞蝴蝶覺得腳好痠!怠惰了2天後,認真觀察操場上的人,大家似乎都有認真暖身,下週起,我也要認真暖身和收操,避免乳酸堆積太快的問題。


◎相關資料

生活醫館-抽血,揪出過敏的食物常春月刊325

陳俊旭(2009)。過敏,原來可以根治!新自然主義出版。

 MIZUNO(TAIWAN)慢跑基本伸展操。

第一週:積極面對過敏人生

◎抗敏週記心得
        因為是過敏體質,幾乎從呼吸系統,到皮膚都有它發作的症頭,尤其是過敏性鼻炎幾乎是如影隨行,常年掛著黑眼圈也是挺習慣的!而每到季節交替,打打噴嚏揉揉眼睛的是可以忍耐的,但隨著一次次免疫系統崩潰,收集各式各樣的症頭,就有點讓人無法忍受!最近睡醒總是腰痠背痛,朋友提醒若是自體免疫系統的問題就大了,有種一棒打醒的感覺,打著寫作業的不良動機,積極地去找醫生諮詢與過敏原檢測,想一併解決紅茶牛奶的懷疑。
初步諮詢後,醫生建議早起運動,但對於早上低血壓的我,難度高到付錢也不想幹,為避免醫生說晚上寒體入侵的疑慮和符合一定要流汗的條件,晚上慢跑乾脆多穿一件吸排的外套,一樣維持3公里以上,成功地達到流汗的目標,本週公里數衝到20公里,有足夠強的運動,晚上的睡眠品質相對變好,因此,氣色開始有紅潤點!也許是中藥保養也發揮功效,非常期待下週的檢驗報告。
上課談健康識讀的基本概念,以往自己拿了藥就回家吃,對於服藥內容也不怎麼關心,這次的醫生是採中西藥混合的治療的方式,所以得到了一大包「停敏」以及兩帖中藥方劑,回家後就認真的上網搜尋相關的說明,一方面瞭解西藥有無副作用,一方面幫助我了解醫生為什麼開這帖藥,就如同上課討論的,醫病關係的建立慢慢走向一種互動、合作的趨勢,做好個人健康管理也是一個好公民應盡的責任,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啊!

◎相關資料

康健雜誌-喝牛奶嗎?等一下!

大愛新聞_健康密碼_哈佛許瑞云醫師 談牛奶與過敏

《我的抗敏週記》源起

翻開個人的病史,都忍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浪費台灣醫療資源的一份子。小時後體質孱弱,因為氣喘幾乎是經常性的進出急診間,童年生活根本沒有什麼戶外踏青的回憶,印象深刻的是醫院診所裡人影匆匆、濃厚的消毒水味,氧氣罩咕嚕咕嚕的聲音…,後來家還搬到醫院附近住,可想而知,對大人來說也是超折騰的事情!這情況一直到國小三年級才慢慢改善(謎:吃了一帖秘方?!)但一路走來,過敏各種症頭還是如影隨形,冬天的我,幾乎是不停跟自己過度反應的免疫系統對抗。(怒)

也因為氣喘的關係,從小在飲食上媽媽就特別注意和叮嚀,冰飲幾乎是禁止的,因此,我好喜歡蘋果西打喔!(誤)依據中醫的說法,寒性的食物也鮮少入口,加上三不五時燉補一下,還沒離家念書前飲食算相當正常。但上大學的第一年,自己開始在外面住,如同脫韁野馬般胡亂地吃,健康就如走山般崩盤,經常性反覆的感冒,讓健保卡一路換到E卡,最後驚覺到自己健康亮紅燈,重新調整作息和飲食!身體才又慢慢走向比較平衡的狀態。當然這幾年隨著年紀增長開始注重養生,飲食上吃的清淡、不碰炸物,面對口腹之慾自認非常節制!但這一年來高雄念書,生活有了不一樣的變化,於是又收集了一個新品種-急性異位性皮膚炎,當下仔細思索,懷疑是天天喝紅茶牛奶導致的,下定決心砸錢做了慢性過敏檢測,打算用報告結果,提高戒斷它的決心,順便瞭解自己的過敏食物,重新打造個人飲食。

至於運動這件事,從工作時才開始養成,一開始是為了紓解上班的壓力,於是週末二日安排固定羽球時間或偶而去爬爬郊山,流汗的感覺真的很好!後來哥哥送了一台單車給我,戶外運動的頻率持續增加,體力上也勉強可以應付。但一直到挑戰百岳後,就發現體能上無法負荷,若上山四天行程,通常第三天就會出現感冒徵狀,有一次因為睡了帳篷,整夜宛如躺在寒冰床上,下山後連續看了快2個月的中西醫才把感冒緩下來,所以運動不對可能釀成更嚴重的災情!重返學生角色的這一年,有一個次目標也是「養生」,所以每週幾乎有三天會快走三公里,還穿插安排單車,但透過和醫生的諮詢才赫然發現,僅是快走我幾乎不會流汗,對於身體健康的還是無濟於事,所以需要重新規劃運動的內容,成為抗敏的策略之一。(續)